中鐵投-6-A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示
根據《關于保障工業企業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安全的通知》(環發[2012]140號)、《關于加強工業企業關停、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》(環發[2014]66號)、《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》(環境保護部令第42號)及《遼寧省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管理辦法(試行)》(遼環發[2019]21號)文件要求,“用途變更為住宅、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,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。”調查主要內容公示如下:
本項目位于沈陽市渾南區創新路與沈營大街交叉口西北處,共占地131189.05平方米。地塊中心坐標123.4091°E,41.6586°N。
項目北側、西側為耕地,南側為尚盈麗景小區,東側為花卉交易市場。地塊內原包括垂釣園(釣魚池)部分建筑,現已拆遷。目前地塊土地性質為耕地,現因土地流轉,將地塊變為建設用地(居住用地)。
(1)地塊現狀
本地塊現狀為雜草叢生的荒地,部分區域有碎石、雜草、廢棄農作物和生活垃圾,地塊內所有建筑均已拆除,剩余少許建筑垃圾。地塊內無工業廢水排放溝渠、滲坑、水塘;無工業廢水地下輸送管線、儲存池;無產品、原輔材料、油品的地下儲罐、輸送管線;無危險化學品、危險廢物等有毒有害物質儲存或堆放。地塊內裸露土壤無明顯顏色異常、油漬等污染或化學腐蝕痕跡,無惡臭、化學品、刺激性等異常氣味。根據監測采樣土壤10個樣品表明,本地塊土壤顏色為黃棕色、棕色、暗栗色、栗色,以棕色為主,土壤中含有少量植物根系。
(2)地塊歷史
谷歌地球歷史影像資料最早為2006年,因此根據相關資料、街道辦事處咨詢,結合谷歌影像結果得知,該地塊區域主要為農業用地,西側、北側、南側均為農業用地,東側為耕地、道路及花卉交易中心。與地塊接壤部分農業用地曾在2018年-2020年為仁生釣魚園,現已拆除并將魚塘填平,拆遷后為閑置空地。
(3)地塊歷史污染調查項目地塊東北測原包括一家釣魚園部分建筑,該釣魚園于2018年建設營業,2020年9月停業,并將原有魚池填平,目前為空地。回填部位(S01點位)由現場采樣記錄單顯示該位置0-0.5m土樣呈暗棕色,干燥黏土,有少量植物根莖;0.5-6m土樣呈黃棕色,潮濕黏土,有少量植物根莖。與其他檢測點位土樣性質無明顯差異。據現場走訪及詢問調查,回填土深度為3m。
本地塊包括原釣魚園少部分魚塘及地上房屋建筑,緊鄰地塊北側為魚塘部分。現場踏勘,釣魚園原占地部分土壤無明顯顏色變化且無刺激性氣味,無被污染痕跡。
本次調查于與地塊接壤部分農業用地曾在2018年-2020年為仁生釣魚園,現已拆除并將魚塘填平,拆遷后為閑置空地。參照《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(試行)》(GB36600-2018)中的第一類用地。確定本次調查土壤水平采樣點共10個(地塊內9個,場外對照點1個);地下水監測點1個(地塊內1個)。共計22個土壤樣品,1個地下水樣品。
本次污染狀況調查地塊內的各監測點位土壤監測結果均低于《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(試行)》(GB36600-2018)中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,不需要進一步開展詳細調查。
本次污染狀況調查地塊內地下水監測結果表明,地塊內監測結果均符合《地下水質量標準》(GB/T14848-2017)III類標準,不需要進一步開展詳細調查。